正月這幾日,農(nóng)民鮮少能夠得閑,鳳父除了歇著,每日午后天氣好的時候會去后山砍柴,晚上偶爾會同村民一道打打葉子牌,更多時候還是在家睡覺。
自從有了鳳千帆做繡品,鄧氏越發(fā)懶怠,每日只是躺在炕上,想要好好歇歇。
鳳晏自從除夕逃債回來,安分了些,每日不知在屋子里搗鼓什么東西,就算鳳千帆每日在家,也很少見到他。
更何況鳳氏夫婦根本不關(guān)心她,前日夜里同剛回家的鳳千帆撞了正著,鳳千帆也只是說自己忙慣了,不適應(yīng)每日在家里歇著,每日只出去轉(zhuǎn)轉(zhuǎn)罷了。
鄧氏只是敷衍的點(diǎn)了下頭便不再過問。
倒是鳳晏有一日進(jìn)了她的小破屋,竟遞給她一套新衣服,讓她穿的好些,別讓眾人以為他們欺負(fù)她。
于是鳳氏夫婦無暇搭理鳳千帆之際,江氏已經(jīng)攜商弧蘇心俞搬進(jìn)了鎮(zhèn)上的新房。
江氏告誡他們在鎮(zhèn)上要叫她商嬸子。
那是一處獨(dú)戶的小院,一間正屋自然是江氏居住,外間被她改成了藥房,她日后給人制藥也方便些。
西廂房留給了鳳千帆,東廂房商弧和蘇心俞兩個男孩子居住,商弧常住在武館,東廂房倒是被蘇心俞占了。
冬日里天冷,蘇心俞近日身體好些了,每日早起見被衾寒,便主動早起后先將炕燒暖,將院子打掃干凈。
此時剛好鳳千帆從沙田村來到這里,將順路買的包子遞給忙碌了整個清晨的蘇心俞,自己便埋頭扎進(jìn)了西廂房。
蘇心俞見她這般努力,在吃過早飯后,將還有余溫的包子為江氏溫在鍋里,走進(jìn)西廂房陪著鳳千帆讀書。
待天蒙蒙亮?xí)r江氏悠悠轉(zhuǎn)醒,鳳千帆已然將前日學(xué)過的知識統(tǒng)統(tǒng)溫習(xí)一遍了。
江氏拿著包子站在門口,看著蘇心俞正在教鳳千帆簡單的防身技巧,她吃完最后一口,拎著籃子打算出門買些菜,還有自己制藥所需的藥材。
既然進(jìn)了城鎮(zhèn),江氏不得不去官府登記,她只謊稱與侄兒落難,流落到此,戶籍文契在路上遺失糊弄了過去。
她以商姓入了戶籍,連著蘇心俞,也被上了商姓戶籍,就喚做商塵蘇。
蘇心俞這個名字,只短暫的被稱呼了幾個月,后來大家便跟著鳳千帆一起叫他阿蘇了。
近日自己的藥賣得不錯,江氏捏著手里的碎銀子走進(jìn)書局,鳳千帆這孩子太聰明,阿蘇又是大戶人家出來的孩子,有他教習(xí)鳳千帆,她很放心。
只是江氏不打算把鳳千帆培養(yǎng)成只懂讀書的書呆子,于是她去買了些繡花的圖樣子,還有一本食譜——不得不說,鳳千帆手巧肯學(xué),她做的飯很好吃。
每日亥時阿蘇會送鳳千帆回家,鳳千帆家里的事情他聽江氏講了一些,這么聰明的姑娘,她父母可真夠狠心的。
至于鳳家夫婦,鳳千帆不在家更好,還省了她一日三餐。
正月初七一過,這個年就算是過完了。
今年有了鳳千帆叫賣,鳳父原本就會一些木藝,于是打算做一些木制品讓鳳千帆去賣。
鄧氏也開始做繡品,這時鳳千帆就不好往外跑了,于是每日窩在鄧氏身邊“笨拙”地做著荷包。
鳳千帆可太想念在靜園的生活了。江氏附庸風(fēng)雅,給自家小院起了個名字叫靜園。
如果鳳千帆沒有經(jīng)歷過,她或許以為整日被父母責(zé)罵兄長嫌棄就該是窮人家女兒的生活。
可是身邊江氏知書達(dá)理,清醒自持,教的她并不甘心于眼前的亂象。
于是她盡力裝作笨拙木訥的樣子,盡力惹得爹娘厭煩,她才好“黯然”離開家。
雖說朝中稅賦不重,但是村里的每戶人家都想過的更好。
于是村民竟很少聚集,每個人都在努力想要多賺些錢,小孩子們也是,不上學(xué)堂時會一起去山里撿些柴,只不過他們并不敢往深了走。
村里的女人們有時心疼鳳千帆,會在她被家里“趕”出來時給她帶些零嘴,而鄧氏不僅在家待鳳千帆不好,在外更是名聲不好,村里人都叫她“瓷人鄧”。
只要有人同她起了沖突,她沒訛人就算是好的了,而這些錢大多數(shù)都給鳳晏買了糕點(diǎn)。
于是他家在村里名聲不好,是以更多人會心疼鳳千帆小小年紀(jì)受這般苦。
就算鳳千帆偶然得了什么稀罕吃食,村民也只會勸著鳳千帆背著家人偷偷吃掉,還默契地閉口不言。
今日商弧回來,正好鳳千帆被趕出家門,商弧便替她去隔壁山里找吃的,等她回家的時候可以帶上,靜園所有人都為了她盡力遮瞞。
鳳千帆心里感動,一個高興多做了一盆醬肉,商弧倒是驚呆了:“幾日不見廚藝見長啊小千帆!”
“是啊,千帆聰穎過人,無論什么都一學(xué)就會,近日跟著阿蘇習(xí)武,竟也有所成效?!苯闲牢康?。
商弧曾與阿蘇切磋過,深知阿蘇武藝高強(qiáng),沒想到,他竟愿意教習(xí)千帆。
千帆有自保能力也是好事,只是他竟道不明為何心中有些失落。
上元節(jié)將至,云熙鎮(zhèn)熱鬧極了,畢竟是京郊的小鎮(zhèn),除去本地人,還會有很多行商的商隊在此歇腳。
正值上元佳節(jié),大街小巷張燈結(jié)彩,好不熱鬧。
更有傳言說,大金此番送公主來聯(lián)姻,恰好路過云熙鎮(zhèn)。
這位小公主年紀(jì)尚小,生性活潑好動,一聽說云熙鎮(zhèn)上元節(jié)有燈會,便吵著鬧著要去看舞龍。
用過午膳后,鳳千帆與阿蘇一同坐在房中,阿蘇心靈手巧,只見她雙手如飛,熟練地擺弄著竹條和生紙,不一會兒工夫,一只栩栩如生的喜鵲燈便呈現(xiàn)在眼前。
鳳千帆在一旁靜靜地看著,心中不禁對阿蘇的手藝贊嘆不已。
“哇!阿蘇哥哥,你真厲害!你怎么做到的?”
阿蘇化開剛買回來的顏料,筆尖蘸了蘸顏料,在燈上勾勒花樣,一邊偏頭對鳳千帆講他幼時的故事。
“幼時阿爹阿娘感情好,每次上元節(jié)的時候,阿爹都要拉著阿娘去娘娘廟祈娃娃,說要阿娘再給他生幾個孩子。
我很不開心,覺得他們有了別的孩子,就不疼愛我了,可是后來……”
阿蘇筆尖一頓,自嘲地笑笑。鳳千帆見他神情有異,拽了拽他的衣袖,輕聲問道:“然后呢?”
阿蘇看了看鳳千帆,將筆放下,繼續(xù)道:“后來他們發(fā)現(xiàn)我不開心,阿爹就給我做了一只喜鵲花燈,抱著我去街上猜燈謎了。
阿娘當(dāng)時笑意吟吟跟在阿爹身邊,那時候,真是……”
鳳千帆看著阿蘇露出不符合他年紀(jì)的滄桑,心里有些澀,她伸出自己的小短胳膊拍拍阿蘇的背:“阿蘇哥哥不要難過了,來日方長,一切都會好的?!?/p>
阿蘇看著軟糯的鳳千帆,心中軟軟的,另拿了竹條和生紙,教鳳千帆糊起了花燈。
“阿蘇哥哥真是我的知音,你怎么什么都會,還愿意教我啊!”
阿蘇嘴角微揚(yáng),看著鳳千帆認(rèn)真道:“你生性善良,遇到你是我的福氣。若是我不曾遇到你,怕是早被野狼叼了去。”
鳳千帆歪頭想了想,好像沒有那么恨鳳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