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年后,李明軒已經成為全國教育界炙手可熱的新星。他的教學方法不僅在全省推廣,
還被教育部列為重點研究項目,開始在全國范圍內試點。這天,
李明軒接到了一個特殊的邀請——回到母校擔任名譽校長,
并建立"李明軒教育創(chuàng)新實驗基地"。"明軒,你愿意回來嗎?"校長在電話里誠懇地邀請,
"學校需要你,更多的學生需要你。"李明軒看著窗外的北京城,心中涌起了對家鄉(xiāng)的思念。
三年來,他雖然在學術上取得了巨大成就,但內心深處最懷念的,
還是和高三(7)班同學們一起奮斗的那段時光。"我同意。"李明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。
消息傳出后,引起了巨大反響。一個23歲的年輕人擔任高中名譽校長,
這在全國都是前所未有的。面對外界的質疑,李明軒在返校當天舉辦了一場特殊的見面會。
臺下坐著全校師生,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媒體記者。"各位老師、同學們,
大家好。"李明軒站在講臺上,看著臺下熟悉的面孔,"三年前,
我還是這里的一名普通學生。今天,我以一個新的身份回到這里。""有人質疑我太年輕,
有人懷疑我的能力。"李明軒的聲音平靜而堅定,"我不想用言語為自己辯護,
我想用行動證明一切。
"他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大字:"零基礎學生三個月進入重點大學"。臺下一片嘩然。
"這是我給自己制定的新挑戰(zhàn)。"李明軒繼續(xù)說,"我將從全校選擇十名基礎最差的學生,
用三個月時間,讓他們具備考入重點大學的能力。""如果失敗,我將辭去名譽校長職務,
離開教育界。如果成功,希望大家能夠認可我的理念和方法。"臺下響起了熱烈的討論聲。
三個月讓零基礎學生考上重點大學?這簡直是天方夜譚!"我愿意參加"我愿意參加!
"一個瘦弱的男生從后排站起來,聲音雖然不大,但在嘈雜的討論聲中格外清晰。
李明軒看向他,這是一個面容青澀的高二學生,眼神中透著渴望和不安。"同學,
請介紹一下自己。""我叫王志強,高二(8)班的學生。"男生緊張地說,
"上次月考我是年級倒數(shù)第15名,數(shù)學只考了32分。""為什么要參加這個挑戰(zhàn)?
"李明軒溫和地問。"因為...因為我也想證明自己不是廢物。"王志強的聲音有些顫抖,
"從小到大,所有人都說我笨,說我沒希望。但看到您當年帶領七班的故事,
我覺得也許我也有機會。"臺下安靜下來,所有人都被這個男生的真誠感動了。"很好,
你是第一個。"李明軒點點頭,"還有誰愿意參加?"陸續(xù)又有九名學生站起來,
他們都是年級后段的學生,平時被老師和同學忽視的"差生"。
有的因為家庭貧困無法參加補習班,有的因為基礎差跟不上進度,
有的因為性格內向缺乏自信。但此刻,
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——眼神中燃燒著改變命運的渴望。"很好,十個勇敢的孩子。
"李明軒看著臺下這十名學生,想起了三年前的自己和同學們,"從今天開始,
我們就是一個團隊。三個月后,我們要用實力震驚所有人!"臺下響起了掌聲,有支持的,
也有懷疑的。更多的人抱著看熱鬧的心態(tài)——畢竟,三個月的時間對于基礎差的學生來說,
確實太短了。第二天,李明軒正式開始了他的新挑戰(zhàn)。
他首先對這十名學生進行了全面的測評,了解他們的知識基礎、學習能力和心理狀態(tài)。
【挑戰(zhàn)難度:極高】 【成功概率:需要激發(fā)學生最大潛能才有可能實現(xiàn)】看到系統(tǒng)分析,
李明軒深吸一口氣。這次的挑戰(zhàn)比他想象的還要困難。但他沒有退縮,反而更加堅定了決心。
"同學們,我不會騙你們,我們面臨的挑戰(zhàn)很大。"李明軒坦誠地對十名學生說,
"但我相信,只要我們團結一心,就沒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""老師,
我們真的能在三個月內考上重點大學嗎?"一個叫李小雨的女生怯生生地問。"能!
"李明軒斬釘截鐵地回答,"但需要你們付出比普通人多十倍的努力。你們準備好了嗎?
""準備好了!"十個學生齊聲回答。接下來的訓練比三年前更加嚴格。
李明軒結合這三年來積累的經驗,設計出了一套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案。
每天早上5點開始學習,晚上11點結束,中間除了吃飯只有短暫休息。但這次不同的是,
李明軒運用了更多高科技手段輔助教學。他開發(fā)了一個智能學習系統(tǒng),
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實時調整教學內容。同時,他還引入了VR技術,
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可感。"大家看,這就是分子的結構。"李明軒戴著VR眼鏡,
指著虛擬空間中的分子模型,"現(xiàn)在你們可以直接操作這些分子,理解它們的相互作用。
"學生們戴上VR眼鏡,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。原本枯燥的化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