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病房。
腳步聲在空曠的走廊里回響。
身后,傳來她壓抑到極致的、崩潰的嚎哭聲。
我沒有回頭。
走出社區(qū)醫(yī)院。
外面陽光刺眼。
我抬起頭,瞇著眼看了看天。
很藍(lán)。
像被水洗過一樣。
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。
空氣里有青草和塵土的味道。
有點嗆。
但很真實。
我拿出手機。
找到那個被我拉黑的號碼。
編輯了一條短信:
“社區(qū)醫(yī)院,3樓7床。欠費。速去。”
收件人:童薇薇。
發(fā)送。
然后,將手機揣回兜里。
大步走向公交站。
該回去準(zhǔn)備晚上的泡芙皮了。
生活還在繼續(xù)。
債,要還。
路,要走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。
像流水。
童薇薇有沒有去醫(yī)院,我不知道,也不關(guān)心。
林菲告訴我,她托人打聽過,我媽得的是晚期肺癌。發(fā)現(xiàn)得太晚,加上沒錢,也沒心思好好治,只能在那家社區(qū)醫(yī)院勉強拖著。
她沒再給我打過電話。
我也沒再去過。
那兩千塊錢,大概夠她撐一陣子。
僅此而已。
“愿醒”的生意踏入了正軌。
我們甚至租下了“甜覓”隔壁一個更小一點的店面,雖然還是只有外賣窗口,但操作間大了不少,還添置了新的設(shè)備。
我招了一個全職的糕點師小楊,幫我分擔(dān)制作壓力。
阿玲成了店長,負(fù)責(zé)日常運營。
小凱開學(xué)了,但周末還會來兼職。
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債務(wù),也在緩慢而堅定地減少著。
這天,是銀行最后一期還款的日子。
我拿著厚厚一沓現(xiàn)金(特意取的),走進了銀行。
柜臺里,還是那個熟悉的柜員。
我把現(xiàn)金和存折遞進去。
“存這個賬戶,最后一期。”
柜員清點著鈔票,有些驚訝地看了我一眼:“童女士?這是…最后一筆了?”
“嗯?!?我點頭。
“恭喜啊!” 柜員露出真誠的笑容,“終于還清了!不容易!”
她麻利地操作著。
打印機咔咔作響。
一張嶄新的存款憑條遞了出來。
上面清晰地打印著:
存入金額:3,000.00
賬戶余額:0.00
備注:貸款本息結(jié)清。
我接過那張薄薄的紙。
看著那個醒目的“0.00”。
手指微微有些顫抖。
三年。
整整三年。
每月三千。
雷打不動。
終于…
第一個。
也是最大的一個。
清了。
我走出銀行。
陽光灑在身上,暖洋洋的。
我拿出手機,拍下那張存款憑條。
發(fā)給了林菲。
配了兩個字:“清了?!?/p>
幾秒鐘后。
林菲的電話就轟了過來。
“童愿!牛逼??!真還清了?!晚上必須慶祝!烤全羊!我請!叫上阿玲小楊小凱!不醉不歸!”
她興奮的聲音幾乎要沖破聽筒。
我忍不住笑了。
“好。”
掛了電話。
我站在熙熙攘攘的街頭。
看著車水馬龍。
看著人來人往。
第一次覺得。
這座冰冷的城市。
陽光,原來也可以這么暖。
風(fēng),也可以這么溫柔。
腳步,也可以這么輕快。
路,還很長。
還有很多座“山”要翻。
但第一步。
最沉重的那一步。
我邁過去了。
靠自己。
三年后的一個春天。
大學(xué)城后街。
“愿醒”已經(jīng)不再是當(dāng)初那個依附于“甜覓”的小窗口。
它擁有了一個獨立的、明亮溫馨的店面。
原木色的招牌換成了更時尚的燈箱。
店里窗明幾凈,有七八張供客人小憩的桌子,空氣中永遠(yuǎn)彌漫著新鮮烘焙的甜香。
生意很好。
特別是下午茶時段,經(jīng)常坐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