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哇,太好了!”堂弟們激動得無以復加,手舞足蹈的湊在一起,你一言我一語的搶著說,
那股子興奮勁兒,像是要把屋頂掀了似的。
就在這時,李大伯略帶疑惑的聲音從門口傳來:“你們這幫臭小子,咋咋呼呼的,屋頂都要被掀了,到底在鬧騰啥呢?”
眾人聞聲回頭,只見門口齊刷刷站著老李家的四房男人們
——李大伯,二伯,三伯,還有李云峰爹,連帶著成年的男人們,一個不落的堵在那兒。
旁邊還站著周木匠和他的兩個徒弟,正笑瞇瞇地看著他們這伙人,眼里帶著幾分打趣。
李云峰一行人頓時有些尷尬,一個個撓著頭,下意識的略過了剛才的話題。
四喜最先反應過來,興沖沖的跑過去摟住他爹:“爹,你們怎么都來了?”
他爹拍開他的手:“我這不是跟你小叔去把周木匠請來了,幫修露臺嗎,
我們一行人正準備去河灘看地形,你們倒在這兒先鬧上了?!?/p>
話音剛落,剛剛還喧鬧的一群人,頓時安靜下來,
四喜第一個蹦了起來:“爹,我也跟著去看看,我力氣大,能幫忙搬東西!”
其他堂弟也跟著嚷嚷,剛才憋回去的興奮又冒了頭:“我也去!”
“帶上我!”
李大伯擺擺手:“都走吧,別耽擱時間了?!?/p>
一群人浩浩蕩蕩地朝著河灘走去,一路上,堂弟們還忍不住偷偷擠眉弄眼,
時不時湊在一塊兒咬耳朵,憋不住的笑聲,像漏了氣的風箱,呼哧呼哧地飄出來。
到了河灘,周木匠蹲下身,用手量著水邊的寬度,又摸了摸岸邊的泥土,兩個徒弟也跟著用腳步丈量,
時不時的在地上畫起記號,橫一道豎一道,很快圈出個大概輪廓。
周木匠抬頭問:“你們這露臺,就按這塊整理好的地方修?”
大家的目光都看落到李云峰身上。他蹲下來,用竹片在地上畫了個長條形:“對的,
要能同時站開六七個后生,蹲那兒干活,臺面得比水面高兩指,這樣打水,洗東西都方便,還不容易淹著?!?/p>
周木匠蹲在河灘邊,手指碾著地上的濕泥,畫出個框,計算著:“那要做三丈見方,底下立柱子,加橫梁才夠穩(wěn)當。”
李大伯蹲下身比量著:“那得要多少木材才撐得???我看這河灘的土軟,樁子得打深點吧?”
周木匠拍了拍手上的泥土:“做露臺的底子,要用竹子才頂用,保準十年不腐爛。一般的木頭經(jīng)不住長年浸泡,用不了兩年就壞了。”
李大伯眼睛一亮:“竹子我們村有一片,不知道合不合用?周木匠可否能進去挑選一番?”
周木匠急忙擺手:“可別,你們村那竹林十幾年沒人敢進了吧?那地方邪乎,你還能不知道?”
想了想又說:“五年生的竹料我們村也有,要不就等明天,我讓徒弟從我們村給你拉過來,你看可行?”
李父聽了心中著急:“那不是耽誤事嗎?又沒多大地方!還等明天?”
周木匠臉一板:“你這話就外行了,這樁子要是打不穩(wěn),露臺用兩天就塌了,這不是砸我周老三招牌嗎?”
“周師傅放心!”李云峰突然開口:“您盡管琢磨露臺怎么修,臺面木板怎么鋪平整,
砍竹子,抬竹子的事,包在我們兄弟身上,您說要多少,我們這就去弄。”
周木匠聽了點點頭:“得要碗口粗的毛竹,三十根,必須是五年生的。只要竹子到位,今天太陽落山前,保準能給你們把露臺修好!”
“行,我們這就去備料!周師傅您先動手做臺面準備。”
李大伯揮揮手:“你們年輕人,都跟著云峰走,手腳麻利點!”
“知道了,爹!”大伯家的東哥,扯開嗓子喊道:“各位兄弟,跟上!”
周木匠看著他們的背影,跟李大伯感慨道:“你們老李家的小子真團結(jié),招呼一聲,沒一個磨蹭的!”
李大伯臉上帶著笑意,微微點頭,客氣道:“嗨,都是自家人,孩子們從小一起長大,互相幫襯是應該的,談不上團結(jié)不團結(jié),您過獎啦!”
旁邊的兄弟三人也跟著附和:“就是,就是,一群半大小子,就這點好——實誠!”
周木匠笑著搖搖頭,轉(zhuǎn)頭對徒弟說:“行了,別瞅了,你們兩個上去搬木板和工具下來吧!咱也開工。”
“是,師傅!”兩個徒弟應著,轉(zhuǎn)身往李云峰家院外的驢車走去。
另一邊,李云峰帶著堂弟們走進竹林。這兩天進出竹林,哪有長勢好的毛竹他心里門清。
對選五年生的毛竹,堂弟們現(xiàn)在是信手拈來。
他們帶領家里哥哥們,指哪,他們砍哪“咔擦!”手起刀落,碗口粗的毛竹應聲倒下。
堂哥們接力扛著竹子往河灘奔去,粗布麻衣很快被汗水浸透,貼在背上,卻沒人喊累,反而跑得更歡了。
待第一批毛竹運到河灘,周木匠看了很是滿意,測量好一丈五的長度,鋸斷,一端削尖?!熬瓦@尺寸!”
徒弟們立刻在旁邊升起火堆,把竹子架在火上慢慢烘烤,烘烤到表面漸漸碳化,原本墨綠的竹身漸漸變得漆黑如墨,宛如穿上一層堅硬的鎧甲。
周老三是十里八鄉(xiāng)有名的木匠,更是拿出看家本領。
他端著桐油,用蘸著細沙的抹布,反復擦拭臺面木板。
隨著他的動作,深褐色的桐油慢慢滲進木紋里,原本樸實的木板泛起溫潤的光澤,像披上了層紅綢。
“堂兄弟幾人按標記抬著竹子到預留位置,掄起石錘夯入河灘至半丈深,碰著硬層才算穩(wěn)當下來?!?/p>
周木匠在一旁指揮,待竹樁立穩(wěn),橫梁要卡在柱子中間,用麻繩捆三道,每一道都得勒緊了,再涂上桐油防水。最后眾人在架好的橫梁上,鋪滿木板,拼接嚴實。
這般下來露臺便成了。
周木匠踩著木板來回走了兩趟,又用力跺了跺腳,露臺紋絲不動,很是滿意,
拍了拍露臺上的柱子,眼中滿是自豪:“成了,這露臺,保準十年都不會壞掉!”
大伯站在露臺上,只見腳下的沙洲像鋪開的綠毯,河水潺潺流過,李大伯忍不住說:“在這建一方臨水露臺,干活,歇腳,聽著水流水聲,確實舒坦!”
李云峰笑接話:“大伯改日擺上桌椅,在這兒聽流水或垂釣,才叫妙呢!”
李大伯瞇著眼,在露臺轉(zhuǎn)了兩圈,輕輕拍了拍李云峰后背:“你小子,腦子就是活,我這遭老頭子,哪有你們年輕人這閑情逸致?”
他彎腰用手指輕點水面,蕩開的漣漪撞碎了倒映的晚霞。
“不過你們瞧瞧這露臺,伸手就能戲水,四角的柱子,放油燈,插火把,都能穩(wěn)穩(wěn)托住,真實用。”
大伯枯瘦的手掌摩挲著粗壯的竹柱子,越看越心情舒暢:
“好好好!年輕人敢想敢做,云峰你以后要好好過日子,咱老李家何愁不興旺?”